#月讀日記 01 【張忠謀自傳上冊-1931~1964】

假日的午後,很適合靜靜地品茶及閱讀一本好書,2017年10月,我在誠品書店看到這本書 #張忠謀自傳,出自於心裡對於張忠謀這位半導體教父的欣賞,以及當時已有所聞他決心將在2018年退休交棒台積電,讓我心想這位影響著世界科技與經濟創業家,無疑是台灣人的創業典範,應該要好好地認識他,因此而購買了這本書。

但是,生命靈數36/9的我,常常是買了書就放著,很少認真地去完整閱讀,直到最近 #潛能聚 的 #聚說說書會 活動,將在六月正式對外宣傳舉辦,而第一棒的說書分享者就是我,與夥伴有共識這件事的2天後,我在書桌上看到這陣子預備要看的書單,就決定要來分享這本書。

開頭的篇章,就看見中國文化大作家-余秋雨寫的序,才令我驚喜發現,原來張忠謀早在16歲時就曾立志「作家」夢,只是那時候在大時代(八年抗戰、國共內戰爆發)的背景下,以及父親的嚴謹建議,讓他在高中畢業前就打消了此念頭,然而當他再度重拾文筆寫作中文文章時,已是年過半百、走過大江大海、歷經創造半導體影響世界的企業領導人。這本書的出版動機是張忠謀應好友邀請為他新書寫序的機緣下,再由天下文化出版人-高希均教授邀請他撰寫自傳,才讓我們有機會讀到這本書籍,而自傳的中下冊聽說也預計在今年底以前完成,著實也令我相當期待。

目前我已閱讀一半的內容,想藉這篇發文做個小小整理。

人生的重要分界

這一段詩是張忠謀在舉家逃難至香港並安頓以後,他的父親為他安排好出國念書,1949年7月準備飛往舊金山時,在飛機上寫的日記:

「凌空而起,悵然回顧,香港已在雲霧中。香港半年,真如一夢,夢中明知是夢,只覺可笑而已。然而夢後回憶,竟有十分的淒涼味。八時天色漸暗,飛行在雲層之上,四顧茫然,六年前初入南開中學的鄉愁,又驟然來到我心。我從未離家如此之遠,也從未計劃離家如此之久,如今遠涉重洋,要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去,展望前途,渺茫之極,怎不令人感傷呢?」

知識經濟之迷思

(2001年應邀至總統府舉辦的國父紀念月會演講)此段演講在19年後的今天來看,台灣走在這條道路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。

迷思一:美國近年來的經濟繁榮,主要為知識經濟所賜?

我同意大部分美國經濟學家的分析,近年美國經濟繁 榮的主因,恐怕是:

( 一 )聯邦政府財政政策,使得多 年的政府赤字,在幾年中變成鉅額的盈餘;

( 二 )聯邦 儲備理事會對貨幣政策的靈活運用,十年中及時調整利率;

( 三 )在經濟快速全球化過程中,美國無疑是一大 受惠者;

(四 )才是知識經濟。什麼是知識經濟?美國前總統 #柯林頓 的定義是:「知識經濟基於科技,首重 創新,而由冒險進取精神驅動」。以此定義,知識經濟 早就存在,而且不只存在於美國,也存在於其他國家。 它與舊經濟不同處,除了「基於科技」外,還特別注重 、也特別酬報創新及冒險進取的精神。

近年來科技業蓬 勃發展,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也的確增加了整體經濟的 生產力,但在今日的美國,知識經濟還只是整體經濟的 一小部份。所以知識經濟對美國近幾年的繁榮應該有貢 獻,但不是主因。

這幾月來美國經濟急遽退燒,甚至有進入不景氣跡象,所以第二個迷思已經出現:

迷思二:現在美國經濟急退燒,科技業尤受重創,是否表示知識經濟已消滅?

今日的美國經濟轉緩,只是週期循環的一個現象,並不代表知識經濟的消滅。事實上,知識經濟現在尚在起步階段,但會是先進國家的未來經濟模式。從前經濟競爭力的要素是:自然資源、人才、資本和技術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許多自然資源可被人工產品代替。隨著經濟全球化,資本自由流通,已不再為國家競爭力要素。技術的流通度也大為增加,但仍不失為國家競爭力的一要素。教育普及化使得「人才」有了新的意義。光是受過教育的人才現在已不夠,更重要的是有創新能力和冒險進取精神的人才。

迷思三:知識經濟的重點是知識?

知識經濟的重點不是知識,而是轉知識為利潤。如果知識是重點,教師應是知識經濟的很大受惠者,因為教師是知識傳輸者,也是最直接的知識工作者。但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,教師的經濟地位並沒有在知識經濟中提高。也可說,使用科技知識比擁有科技知識更重要,有許多比台灣人口少的國家,如芬蘭、瑞典、新加坡,其在新科技之應用就比台灣廣泛。

迷思四:知識經濟只適用於科技業,與其他行業無緣?

科技業固然提供不少產品和服務,也因此賺錢,但利 用科技產品和服務賺錢者,絕不限於科技業。舉一個現 成的例子:網際網路。網際網路是一個科技發明,但因 它賺大錢的人,並不是它的發明者,而是應用它的一大 群網際網路業者,還有更多企業在內部應用而增加企業效率。

正如「美國線上」總裁凱斯說:「網際網路」不是科技,而是行銷利器。應用任何技術 (不一定是尖端 技術 )往往需要豐富創意、大量投資和冒險精神,例如 戴爾電腦的電話訂購電腦系統。電話本來只是人與人的溝通工具,但二十年來,戴爾把電話系統與供應商的自 動生產線及自動倉庫結合,使得客戶只要撥一通電話,就可以訂購一具符合他的規格的電腦,幾天內就能送到。戴爾根本不必經手,也沒有庫存風險。這才是知識經 濟中轉知識為利潤的真諦。

迷思五:知識經濟對全民收入有水漲船高作用。

一旦進入知識經濟,全民的經濟收入都會增加? 美國的知識經濟產生了極少數的世界級鉅富 (如蓋茲 等 ),也產生了不少富人 ( 若干矽谷、華爾街經理人等 ),但對絕大多數的人民,知識經濟並沒有帶來多少益處。他們的薪資收入,如去除了因物價上升的膨脹,在二、三十年內並無進步! 知識經濟產生了「贏者圈」。政府政策的重點,應該擴大這贏者圈,而不是把贏者圈尖銳化,政府也應為「非贏者」建立社會安全網。這正是一般歐洲先進國家的政策方向。

迷思六:台灣人民富有創業精神,所以很適宜於發展 知識經濟。

創業精神並不一定對知識經濟的發展有幫助。一個雜貨店的夥計,出去再開一家相同的雜貨店與舊老闆競爭 ,並不發展知識經濟。但他如果另有創意,例如:利用 資訊科技來增加行銷,那才是知識經濟。

換一個角度而看,如果創新和冒險精神只出現在創業上,那麼現有企業一定會缺乏創意及冒險進取精神的人才,也一定會漸漸萎縮而死亡。知識經濟在美國之所以 能繼續擴張,也就是因為大公司能持續創新,持續成長。每一個知識經濟的企業,都要在內部建立一套激勵創新、容忍失敗的方法。(在台積電,我們的原則是重賞成功,不罰失敗 )。從職業倫理角度來看,企業內部的 創新冒險者往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,也要有從善如流的 胸襟。台灣人民固然富有創業精神,但在扮演企業內部 創新角色時,不見得比美國強。

迷思七:知識經濟可以獨立發展,無關周圍的政治、 人才、法制、社會倫理環境。

經濟是政治、人才、法制和社會倫理的產物。專制政治下,不可能有龐大的民營經濟;不允許自由經濟的法制下,不可能有競爭力強的企業。人才和社會倫理對經濟發展尤其重要。所謂社會倫理,是一種共認和共享的核心價值。舉個起碼的例子來說,如果享樂代替勤奮為我們的核心價值,我們能有最近幾十年的經濟奇蹟嗎?

經濟成長需要政治、人才、法制、社會倫理的配合 ,知識經濟所要求的配合更為嚴格。美國的經驗已經告 訴我們:知識經濟提供豐富的經濟誘因,使得善於利用 知識者、富有創意者、及富有冒險進取精神者努力打拼,如果他們成功,他們就成為社會的贏者。

當然,在舊經濟中也有贏者,但舊經濟與知識經濟的贏者至少有兩 個很大的不同:第一,在舊經濟內成為贏者往往需要長 時期 (有時幾十年 )的努力,而在知識經濟內致富,往 往只需幾年,甚至更短。第二,在舊經濟時代,初期資 本的獲得往往是個難題,而在知識經濟內,資本的獲得 已不是一個難題。

美國的知識經濟產生了速富,增大了貧富距離,造就了不少贏者,但大部分人民仍是非贏者。這個兩極化的 趨勢,在美國還不是嚴重的社會問題,因為美國的政治、法制和社會倫理的配合,適於知識經濟的發展,也還能應付貧富兩極化問題。

美國的民主政治已上軌道,無論哪黨執政,政府政策重經濟發展;法令制度在經濟方 面的主要設計是產生平坦的競爭場地和訂定明確的遊戲 規則, 對環保規定很嚴格,同時對弱者也提供相當程度 的安全網;股市管理注重不干預,公司財務透明化,嚴 禁內線交易,法人投資人重視「公司治理」。

社會倫理 方面:合作、互信、容忍、「大我」觀念等等,多多少 少仍是社會核心價值,這些核心價值也幫助了企業內部 的團結及企業成長;教育的主流價值在於培養獨立思考 能力及通識。核心價值又一部分是個人對自己投資行為負責,而不倚賴政府「護盤」。許多網路公司股票以天價上市 (知識經濟的現象之一 ),在上市後不到一年就 跌到只有上市價的十分之一,但也沒有股東責怪政府。 試想,如果同樣的情形在台灣出現,會有什麼後果? 雖然美國的法治在世界各國中也許最能配合知識經濟 ,但也要常常修改法律,才能追上知識經濟的步驟。

即使在美國,知識經濟的負面也漸漸浮現。基礎研究 逐漸被可在短期內獲利的研發取代;因為速富現象,長 期耕耘已失去它在核心價值的地位;冒險進取也有它的負面,那就是取巧、走捷徑;另一個負面是人與人以及 人與團體的互信基礎的削弱;創新也有它的負面,那就 是自私,不願分功。知識經濟已漸漸在消蝕舊經濟的價 值觀,是好是壞,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。

迷思八:知識經濟是我們別無選擇,必須要走的路。

先要對行政院張院長道歉,因為這是他說的話 ,假如張院長的意思是:「知識經濟是未來的趨勢,我們如要在經濟方面再上一層樓,未來也要走這條路」,那我同意。

但是在走知識經濟這條路之前,我們還有許多別的路要走。我們的教育還滯留在舊經濟時代;我們的社會習俗,還停留在農、工業社會之際;我們的銀行、股市制度,也許相當於美國六、七十年前的情形;我們的環境、生態,已在經濟奇蹟中遭受到大量的破壞;我們的民主政治尚未成熟;我們的社會核心價值,幾十年來在中、西、新、舊夾攻下,已所剩無幾;我們尚未建立健全的法治;我們尚未建立足夠的社會安全網…教育改革、金融改革、政治改革、倫理建設、法治建立,這些,都不是旦夕可成的事;但是,如果我們要經濟更上一層樓,這些倒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。這些事做好了,知識經濟將會水到渠成。

▌總結

書中的一些故事可以看出,張忠謀先生對於知識學習的熱忱從未間斷,我也非常期待原預定要在今年出版的下冊自傳,不曉得是否有因為疫情而加速寫作完成?台積電功成身退後的他,和太太熱心公益不遺餘力,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,我想就是這份人生歷練與傳奇,為知識傳播者、科技人傳承企業領袖的智慧。

#知識經濟 #器識

#半導體教父 #生命歷程